近日,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欧阳峣教授的《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李育民教授的《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研究》2项成果成功入选。
欧阳峣教授的《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是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道路研究》(项目编号15ZDB132)的最终成果。全书共8章,36万字,通过综合研究探讨了大国经济发展三个层次的规律及相应的发展战略。该成果主要创新和贡献在于:第一,形成了独特的分析框架,即从人口众多和土地辽阔两个初始条件出发,分析大国效应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表现,进而总结经济发展各个重要领域的大国型式,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第二,通过对发展中大国的科学界定,并制定指标体系遴选出具体的研究对象,基于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的融合,从动力结构、出口结构、开放次序、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方面概括的大国形式,在许多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第三,对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研究对象、发展优势、发展型式到经济转型和创新战略,形成了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第四,从国内外图书馆收集研究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的文献资料比较齐全,其中有不少国外文献是国内学者尚未涉及的。
李育民教授的《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研究》是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同名项目(项目编号07BZS033)的最终成果。全书共14章,70余万字,通过史论结合、纵横结合、内外结合,全面、完整、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中外条约这一近代历史的基本问题,既系统探讨了清政府观念意识的变化,以及应对条约关系的思路及其方针政策的演变,又深入考察了各主要列强包括英、美、日、俄、法、德等国对华条约关系的立场、方针及其演变。该成果涉及历史学、国际关系、法学(主要是国际法)、外交学等多个学科方向,不仅可深化、扩展这些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而且可作为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有助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它注重讴歌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振兴中华的斗争精神,阐述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地位的艰辛历史,可作为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教材,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该成果对中国外交史上这段重要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作了颇为全面详尽的论述,可供外交部门参考,为处理当今的对外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今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国共申报426项,有39项成果入选,入选率为9%。全国师范类院校入选13项,湖南入选2项。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5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突破,表明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朝高质量高水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