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师范大学刘湘溶教授、李培超教授主编的《体育伦理学研究丛书》被评为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成果由两本著作构成,分别是《体育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和《绿色奥运:历史穿越及价值蕴涵》,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规划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十一五”规划项目。
一、丛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体育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旨在阐明,现代体育已发展成为以体育运动为基础的体育运动、体育科学、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现象。体育运动是人类特殊的育化方式,以竞技体育运动为其成熟和高级形态。体育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脉,主要是关于竞技运动的道德矛盾与冲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学说。丛书不但揭示了体育的本真意义是求趣与求胜,体育的派生意义是求名与求利,体育功能主要是体育运动对人的直接影响,包括育体、育知、育德、育心、育美等,还解读了奥运会、NBA、中国全运会、意甲等国内外重大典型赛事折射出的体育理念、体育制度及体育的演进趋势,回答了兴奋剂、“假球”、“黑哨’等现象带给体育的诸多困惑,最终确立体育的以人为本、规则公平、有限伤害、积极进取和团队合作等道德原则,并在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上,在竞技体育运动领域,对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和观众等提出了合乎其权利义务的道德规范要求。
《绿色奥运:历史穿越及价值蕴涵》旨在阐明,体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奥运会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道壮丽的风景。文明的形态在变化,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人类文明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形态转变,生态文明的大幕在今天已经悄然拉开。与此相适应,体育也经历从师法自然到以利用自然和启蒙人性为基础的飞跃式发展,现代奥运会的复兴就是体育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工业文明在延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生长出自我否定的因素,在工业文明框架下延续的现代奥运会不断地遭受多种因素的异化。在生态文明转型的关头,“绿色奥运”正穿越历史,带动现代奥运会回归生活、回归道德理性、回归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丛书选题的科学性及意义
体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人们的眼中,体育是健康与美、力量与技巧的代名词。体育运动因其讲规则讲竞争,要求公正和公平、诚实和信用的精神,促进了人际间的和平友谊,大受欢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体育迅速职业化、商业化。它一方面在更大的空间创造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自我身心和谐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也将体坛黑幕的负面效应徐徐展开。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体育和奥运会发展的伦理审视必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体育和奥运会已经不是一个人类活动的微观场域,它与各种社会因素都纠葛在一起,所以在超出技巧和具体训练的微观层面上来对体育和奥运会进行价值透视和历史反思就具有了很强的科学性。
三、丛书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点
从目前理论界特别是国内理论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不能说体育伦理是一块理论飞地,但是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有的体育伦理学著作只是把现成的伦理学范式简单地套用在体育活动上,尽管这些研究成果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但是该项目的研究难度和资料的收集难度依然很大。但是经过努力,应当说该套丛书仍然达到了这样几个目标:首先,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伦理学研究框架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其次,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把事实关注与价值审视、历史关注与现实分析、理论思辨与个案分析等等较好地统一起来。再次,对奥运会的的历史追溯和分析以及对当今全球重大体育竞赛项目的分析使得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和实践性品格。最后,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体育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探索性的经验和路径。
四、丛书社会反响
《体育伦理学研究丛书》出版后,《中国体育报》、《湖南日报》、《中国图书商报》等纷纷刊登书讯、登载评论,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已被国内部分体育院校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之中。它的问世,及时地解决了我国体育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伦理学”课程教材缺失与不完善的问题,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的教材体系,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