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管理制度  社科项目  社科成果  研究机构  智库建设  社科人才  支部党建 





-- 热点文章--

· 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 09-17
· 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 05-07
· 我校在中国智库索引2024年... 12-10
·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来... 12-10
· 社科处一行前往华中师范大... 12-07
· 第三届“古典诗学与经学”... 12-04
· 人工智能与精准国际传播实... 11-22
· 我校举行湖南省社科普及基... 11-13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优秀”鉴定等级



文章来源:skc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数: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近期公布的年度项目结项名单中,我校有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被同行专家鉴定为“优秀”等级。分别是:文学院唐贤清教授的研究成果《时空视域下汉语副词立体研究》、外国语学院彭懿副教授的研究成果《专业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中美生态环境话语研究》、历史文化学院郭辉教授的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记忆史研究》。

《时空视域下汉语副词立体研究》系唐贤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0BYY157最终成果该成果以汉语常用副词为研究对象,坚持时空结合原则,采用“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通过构建汉语副词数据库,在全面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汉语常用副词的句法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汉语常用副词产生及其演变的路径和模式,机制和动因。通过跨语言的对比和研究,挖掘汉语常用副词与其他语言副词之间的共相和殊相并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汉语常用副词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作专题研究。研究期间,项目组先后在《语文研究》《中国语言学报》等刊物发表系列论文,研究成果打破时空限制,将副词演化的时间“纵轴”和副词分布的地域“横轴”结合起来,以古鉴今,以今证古,构建一种古今贯通、区域勾连,共时历时相结合,接触比较相结合的副词研究新范式有助于拓宽汉语虚词研究视野,创新汉语虚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可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来自汉语虚词的参项和实证,从而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增强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该课题相关成果荣获湖南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专业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中美生态环境话语研究》系彭懿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1BYY089)最终成果。该成果立足专业话语分析,以术语为切入点,对中美生态环境话语开展“专业辨识-专业解读-综合分析”三维话语分析,即结合中美生态环境术语的语义、语法、语境,以及术语之外的其他语言表征,综合多元话语分析路径,对比剖析中美生态环境话语,揭示话语背后的认知机制与意识形态等差异力图弥补跨学科研究中“术语认知—话语建构”关联分析的理论不足,更通过持续构建中美生物、气候、能源等话语语料库和术语资源,为我国生态环境政策的精准制定提供术语适配参照,为翻译实践建立认知等效标准,为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学维度研究期内,项目组连续三年在《中国科技术语》发表系列论文,逐步搭建新型话语分析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记忆史研究》系郭辉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3BZS159)最终成果。该成果运用大量原始史料,搜集的报刊、回忆录、文史资料达数百种,还充分利用以往史学研究中较少使用的电影、油画、互联网、纪念馆等材料,试图还原历史现场,由此进行历史论述,全方位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记忆史。不仅阐述抗战胜利记忆如何产生、如何表达、有何内容,还结合时代背景、政治立场、社会环境,深入讨论这些记忆蕴含的现实诉求,发掘抗战胜利记忆的功能和价值。从记忆史角度研究抗日战争,可为抗日战争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范式。研究期内,项目组在《理论学刊》《安徽史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社会科学处

2025年9月17日



下一条: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专家鉴定为“优秀”等级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 地址:长沙市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261 | 邮箱:653736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