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管理制度  社科项目  社科成果  研究机构  智库建设  社科人才  支部党建 





-- 热点文章--

· 我校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 11-18
· 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 09-17
· 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 05-07
· 我校在中国智库索引2024年... 12-10
·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来... 12-10
· 社科处一行前往华中师范大... 12-07
· 第三届“古典诗学与经学”... 12-04
· 人工智能与精准国际传播实... 11-22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我校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优秀”鉴定等级



文章来源:skc   发布时间:2025-11-18   点击数: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近期公布的年度项目结项名单中,我校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被同行专家鉴定为“优秀”等级。分别是:历史文化学院邹水杰教授的研究成果《简牍所见秦汉边陲地区的郡县化研究》、学院夏新华教授的研究成果《近代湖湘法治文化转型与发展研究》。

简牍所见秦汉边陲地区的郡县化研究》系邹水杰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0BZS027)最终成果。该成果利用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的秦代法律文书,结合里耶秦简官文书,廓清秦统一前“中县道”、统一后“内史”的大致范围,并对“陇西县道”由“属邦”管理的性质做出认定,探讨陇西郡、北地郡的设置时间,以此推演秦代郡县制的推进过程;利用湖南出土的秦汉时代简牍和湘西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考察五溪蛮夷在社会中的存在与在政府簿籍中缺席的问题,同时利用湖南简牍从较长时段考察县丞行政权力演变和郡县主官负责制的形成问题,从整体上把握秦汉简牍所见基层行政运作与蛮夷政策的变与不变;以湖南简牍为基础,又跳出湖南,对虎溪山汉简、张家山汉简、土山屯汉简和东汉画像题记中有关郡县守官资料做出细致分析,从个案中管窥南方出土文献所见的地方郡县行政,最终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于秦汉时代的观点提供史料依据。研究期间,项目组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其中邹水杰的阶段性成果《秦代属邦与民族地区的郡县化》一文发表于《历史研究》2020年第2期,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20年第3期详摘、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文摘》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编号745745),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近代湖湘法治文化研究》系夏新华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0BFX024)最终成果。该成果突破既往区域法治文化研究的局限性,打破“中央-地方”二元叙事模式,创新构建“地方法治实践—国家制度演进 ”互动框架,论证湖南作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试验田”的实践地位,提炼“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守正创新”的法治精神范式;揭示湖南作为新中国政法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定位,通过重大红色法治事件印证其孕育红色法治基因、奠定“法治摇篮”的贡献;从中国革命策源地、建军地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多维关联中,阐释湖湘法治实践对国家制度创新的示范价值,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历史逻辑支撑。研究期间,项目组累计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篇,形成“湖湘法治研究系列”。项目组还通过“湘图讲坛”进行多媒介传播,推动理论话语大众化;开展“湖湘法治历史寻踪”田野调查,产出系列调研报告,并通过“湖湘法治文化”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传播,实现湖湘法治文化的可视化、动态化呈现;连续举办多届“湖湘法治文化”及“湖南苏区法制”主题论坛联合中国法律史学会等全国性学术机构向全国推广湖南法治范例,形成跨区域学术辐射效应。





社会科学处

2025年11月17日



下一条:我校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优秀”鉴定等级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 地址:长沙市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261 | 邮箱:653736129@qq.com